2024年12月14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子们在綦江东溪古镇开展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户外教学活动。此次活动由《综合材料创作实践》课程组的李如冰、熊琳和杨曾三位老师联合指导,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沉浸式学习,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动课堂改革向融合性和体验性教学转变,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綦江东溪古镇,作为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灵感。在周德前先生的专业解说下,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记录和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体验了一场历史文化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课堂。在古镇的青石板古道、明清吊脚楼、红色教育基地以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古镇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综合材料创作表现战争的痛苦、呼吁和平、展现和平的美好等主题,如何将古镇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融入艺术创作中,以响应课程要求的“反战”与和平的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古镇的建筑和文化,激发学生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此次户外教学活动标志着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课堂改革的重要一步。通过将课堂搬到古镇,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和学习到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转变。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服务于影视传媒领域,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李如冰老师指出,户外教学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东溪古镇这样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这种体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至关重要。他强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创作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和思考,从而创作出更有深度和力量的艺术作品。
熊琳老师指出,通过围绕“反战”主题的创作,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知识,还能够深刻体会到和平的宝贵和战争的残酷,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重要作用。她强调,这种教学方式是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创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曾老师指出,通过在真实环境中的操作和体验,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材料的特性和技法的应用,这对于他们未来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创新和突破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户外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她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艺术与社会、历史的联系,增强文化自信和创作动力。
总结而言,此次綦江东溪古镇的户外教学活动不仅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是教育领域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的深刻响应。它超越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将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的体验完美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习平台。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更在实践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是未来社会和行业发展所急需的核心素质。此次教学的成功开展,预示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即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样的实践课堂将成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撰稿:杨曾
摄影:张渝 宋月美
(戏剧影视学院供稿)